咨询热线:
近年来,蜂王浆因“天然滋补圣品”的名号成为养生爱好者的宠儿,但市场上以次充好、真假难辨的现象却层出不穷。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,买到的却是“假蜂王浆”,不仅毫无营养,甚至可能危害健康。今天带你揭秘超市里最常见的3种“李鬼”,教你擦亮双眼避开陷阱。
第一种:乳液状“蜂王浆”——稀释添加剂的陷阱
真正的蜂王浆呈乳白或淡黄色,质地细腻如奶油,带有独特的酸涩与辛辣味。但超市里某些标注“蜂王浆”的产品,却是用普通蜂蜜、乳化剂甚至明胶勾兑的“假货”。这些“李鬼”往往质地稀薄如水,颜色透亮得不自然,尝起来只有甜味而无蜂王浆特有的刺激性口感。
如何辨别?
1.看价格:真蜂王浆因产量低、人工成本高,价格通常在每克5-10元,低价产品需谨慎。
2.测溶解:取少量滴在纸巾上,真品不易渗透,假货会像水一样晕开。
展开剩余54%3.查检测报告:正规产品应标注10-羟基-癸烯酸(10-HDA)含量,这是蜂王浆的核心指标,国家标准要求≥1.4%。
第二种:低价“蜂王浆”——糖精色素的伪装游戏
某些商家打着“促销”“清仓”旗号,用每瓶几十元的“蜂王浆”吸引中老年消费者。这类产品往往添加大量糖精、香精和人工色素,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血糖波动、肝肾负担。更可怕的是,部分黑心作坊甚至用工业原料勾兑,完全不具备保健功能。
避雷指南
1.警惕“蜂王浆饮料”:真正蜂王浆需低温保存,若产品常温售卖且保质期超长,基本是假货。
2.拒绝“全能功效”宣传:蜂王浆虽含蛋白质、氨基酸等营养,但商家若宣称“包治百病”,多为夸大其词。
第三种:胶囊“蜂王浆”——概念炒作的智商税
近年兴起的“蜂王浆胶囊”宣称“浓缩精华”“更易吸收”,实则暗藏猫腻。蜂王浆中的活性物质遇高温易分解,正规加工需低温萃取,但小作坊常采用高温烘干磨粉,导致营养流失殆尽。更有些胶囊仅含少量蜂王浆粉,却混合淀粉、糊精等填充剂,成本不足售价的十分之一。
选购建议
优先选择鲜蜂王浆:直接食用或含服更能保留活性成分,避免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耗。
认准“冷链”标识:蜂王浆需全程-18℃冷冻,若商家无法提供冷链运输证明,需谨慎购买。
发布于:山东省